返回栏目

觉悟人生 从头说起 | 第四课 中国人所景仰的圣人

发布时间:  浏览: 次  编辑:责任编辑
觉悟人生 从头说起 | 第四课  中国人所景仰的圣人

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
 

 

前言

 

中华文化,渊源流长,博大精深;孕育着华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。

圣书妙义,至大至简,奥妙无穷;给迷茫的世界,带来觉悟的灵光。

 

本书以问答的方式,由中华文化入手,追根溯源,历数华夏之家的文化珍宝,并略述在一些重大主题上所出现的历史变迁。同时,仍以问答的方式,本着圣书的启示,着力引出其中所蕴藏宇宙人生之妙义。为爱好中华文化,对圣书有兴趣,热爱生命的读者,提供一些静思人生的基本素材。

 

探求人生,追根溯源。觉悟人生,从头说起。

 

寻常的人生,无不受文化的熏陶。觉悟的起点,均来自真理的感化。愿本书成为您人生旅程上的良友,愿属天的洪恩带给您全新的生命。

 

 

 

圣人,是华夏民族的理想人格。古往今来,华夏民族均怀有一种浓厚的圣人情结,无论是官方,还是民间,都流行着封圣,并拜那些被封的圣人。在中国历史上,如伏羲氏、神农氏、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公、孔子等,均被尊为圣人。另外,千百年来,各行各业都供出自己的祖师爷,以他们为自己行业的神明或圣人,如酒圣、茶圣、诗圣、文圣、武圣、药圣、医圣、纸圣等,应有尽有,不一而足。这些行业圣人或圣神,大部分都是真实可考的历史人物,当然在他们被封为圣或神之时,添加了不少的神话与传说。其实,这些行业圣神的出现,有一定的民族历史渊源与社会基础,那就是华夏民族从远古就有的圣人崇拜的传统。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圣人崇拜传统,就能正确地对待现今流行的各种圣神崇拜。

 

1. 在一般老百姓的心中,圣人是怎样的人?

 

俗话有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所以,从最通俗的意义上来说,圣人是指没有过错的人。

 

2. 从文字上来解释,圣人是怎样的人?

 

从文字本身来看,《说文解字》翻译。与什么相通呢?或者说通于什么呢?东汉年间(79年)问世,反映儒家经学大义的《白虎通》,也有类似的解释:圣者,通也;道者,声也。道无所不通,明无所不照,闻声知情,与天地合德,日月合明,四时合序,鬼神合吉凶。表明圣人与道相通,而无所不能。所以说,于事无所不通谓之圣。

 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道就是圣人,圣人就是道。也可以说圣人是道成为肉身的显现,而道是圣人的真实本相。

 

3. 圣人与天是何关系?

 

古人云:天者,其不言之圣人,圣人者,其能言之天,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天,是不说话的圣人;而圣人,就是说话的天。天与圣人本为一,却体现为二;表现为二,本体却是一。

 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所说的圣人,就是上帝在人间的显现。圣人是天的肉身体现,而天是圣人的真实本相。

 

4.  从品德上来说,圣人是怎样的人?

 

《孔子家语》上有一段对圣人的描述,大致可以认为是儒家最经典的关于圣人的描述与定义。

 

原文:公曰:何谓圣人?孔子曰:所谓圣者,德合于天地,变通无方,穷万事之终始,协庶品之自然,敷其大道,而遂成情性;明并日月,化行若神,下民不知其德,睹者不识其邻,此谓圣人也。

大意:所谓圣人,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,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。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。与天下的一切生灵,世间万象融洽无间,自然相处,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,内心光明如日月,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,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,即使了解一点,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。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。

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

 

 
 
 
 

 

5.  从言语行为上来界定,圣人为何?

 

从言行来看,圣人是言行一致,学以致用的人。

 

原文:圣人也者,本仁义,当是非,齐言行,不失毫厘,无它道焉,已乎行之矣。

大意:圣人这种人,以仁义为根本,能恰当地判断是非,能使言行保持一致,不差丝毫,这并没有其他的窍门,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。

《扬子法言·儒效第八》

 

6.  孟子把圣人分为什么样的两类人?

 

孟子有两句有名的话,似乎有二类圣人的看法:

 

第一类,圣人是做人的标准,或者说理想的人格。孟子曰:规矩,方员之至也;圣人,人伦之至也。’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
 

第二类,圣人是做人的榜样。孟子曰:圣人,百世之师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’”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古代的伯夷、柳下惠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,是向着最理想的圣人标准迈进的榜样。

 

换句话说,作为标准的圣人只有一个,但向着这个方面迈进的圣人,则可能有许多。

 

我们再次看到华夏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。孟子所说的作为人伦之至的圣人,适用在与天合一,与道相通的圣人身上;而作为百世之师的圣人,则适合从尧舜,到各行各业的圣人。

 

7. 道家对圣人有何类似的分法?

 

后世的道家,在黄老圣人与周文王、周武王与孔子圣人之间作出分别,认为黄帝与老子是得道之圣人,而周孔只是治世之圣人。《辩问》中说:俗所谓圣人者,皆治世之圣人,非得之圣人,得道之圣人,则黄老是也。治世之圣人,则周孔是也。

 

鉴于为华人所熟知的圣人,多为后世谥封,逐渐被人们接受。他们的身世来历及其封圣的过程,并不难了解,所以,我们这里把重点放在那位与天道一体的圣人。以下从七个方面,来考查古人对这样一位圣人的认识。

 

 
 
 
 

 

8.      经典中关于与天道一体之圣人的认识

 

(1) 圣人为我们的创造主

 

原文: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而弗始,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译文:因此,圣人以无为处事,教化万民却不说自己的私话;造作万物而不为头,生养而不据为己有;有所作为而不自恃,成就功业而不居功。只因不功劳自居,而其荣耀永不消退。

《道德经》第二章

 

(2) 圣人为我们的生命

 

原文:天地养万物。圣人养贤以及万民,颐之时大矣哉。

译文:天地养育万物,圣人供养贤人以及天下万民。颐养之道,其意义真是大极了。” 

《周易·颐第二十七》

 

(3) 圣人为上天的形象的体现

 

原文: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?以此。

译文:从现今推及远古,他的名字不隐去,以便明察众生之父。我何以知道众生之父的形状?从他而知。
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一章

 

(4) 圣人为我们的赦罪之主

 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,大量地讲论道与圣人,在老子看来道与圣人原本为一。两者常常互换。他对这位圣人有以下的描述:

 

原文: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。” 

译文:这位圣人手里拿着世人的债券,然而他却不责于人,而是广行赦免。
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九章

 

圣人手中握着我们所欠下的罪债,人若是求赦免,他所欠下的债必得赦免。蒙上天赦免的人,也当以宽容的态度待人。不然,他必自还己债,就是死亡。所以耶稣对门徒说: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们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”(1833)

 

正是由于圣人的这种怜恤宽宥的赦罪之心,使得古人对他充满了敬仰和喜爱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二章中对这一点进行了阐发:

 

原文: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∶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为天下贵。’”

译文:古人为什么以道为至为宝贵的?答:因为凡祈求的,就得着,认罪的就蒙赦免。所以为天下人所珍视。’”

 

道的这种广行赦罪的恩慈,乃是与大能、恩慈、怜悯的耶稣基督相一致的。人与人之间固然可以互相原谅宽恕,可是惟有神能赦免干犯神的罪。普天下之人,惟有圣人耶稣有赦罪的权柄,因为他本是圣而又圣的神。这赦罪的福音早就传到了中国。从老子的话中可以看出,中国的古人是认识圣道的赦罪之恩的。

 

 
 
 
 

 

(5) 圣人为我们的保人

 

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有趣的词保人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词与保证人同义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给出了三个定义:(一)保证别人的行为符合要求的人。(二)担保被告人不逃避审讯并随传随到的第三人。(三)在法律指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。

 

原文:道者,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
译文:道,为万物之奥秘;道为善人的至宝,是不善之人的保人。

《道德经》第62

 

(6) 圣人为我们的义

 

白与黑,通常代表着是与非,真与假,善与恶。在老子对圣人的预言中有一段异乎寻常的话:

 

原文: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” 
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八章

 

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圣人,句子中的难点是对字的理解。历代的翻译有很多,诸如法式 ”法则模式等等。最近有基督教学者将翻译成认识工具,颇具新意。的古文意思有几个∶《说文解字》法也;《广韵》度也,敬也,用也;《增韵》制也,样也,取法也。可见要正确的理解这个字的确有一定的困难。我们在这里尝试对原文作出以下翻译,供各位读者参考。

 

译文:圣人自知其义(白),却甘愿成为罪(黑),将法度显明于天下。

 

(7) 圣人为我们榜样

 

汉语中有句话叫做身教胜于言教。因为劝告虽好,常令人糊涂,但榜样总是清晰可见的,如同闪亮的明星高悬于黑暗的夜空。中国所期盼的这位圣人不仅善于言教,更是以自身作为天下万世不朽的榜样。

 

原文: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称其功,而成就大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译文:圣人心怀大道而为天下人所效法的榜样。不求显明自己,而自己得以显明;不自以为是,而是非益彰;不以功劳自夸,而大有功劳;不以功劳自居,而能成就大功;不自夸自大,故永远为大。只因其不争,所以天下无与争锋。

《道德经》第22

 

(8) 圣人为我们的救主

 

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了有关圣人使命的七个预言,每一个都恰如其分地应验在耶稣身上了。基督徒常称耶稣为救主,因为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,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(罗58)。上帝的爱,在救人的事上显得完全彻底。那么,中国先贤所期望的这位圣人是否也是一位救世主呢?

 

原文:善闭,无关楗而不可开;善结,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。

译文:善于闭门者,不用门栓而门不得开;善于具结者,不用绳结而结不得解;因此圣人善于救人,没有弃置不救的。

《道德经》第27

 

从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全文来看,他所希望世人关闭的似乎是世界之门,而不是那众妙之门的大道之门。恰恰相反,老子倒是希望世人能进入大道之门。他希望世人砍断世俗的桎梏,砍断一切使人心背道的锁链,而与圣人之道相结无间。人向世界的心门不闭,向道之门就不得开启;世间的链结不断,属天的云梯就空设。

 

9.  中国式的梦想是什么?

 

正是由于中国人所向往的圣人,是上帝的形象,是造物主,是养育我们的,是赦免我们罪过,是使我们成为义的保人,是救世主,所以中国人自古就有着浓烈的圣人情绪。正因为圣人的这些特征,对圣人的崇拜也就成为自然。

 

而且,因为苍天在上,离人远;而圣人居于人世之间。因此,中国人对圣人更是感到无比的亲切。可以说,渴慕圣人,甚至成为圣人,便成为中国自古以来的梦想,是典型的中国梦

 

孔子在离开人世前,表达了自己不能见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圣人的遗憾。

 

原文:子曰: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子曰: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’”

译文:孔子说: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,能看到君子,这就可以了。孔子又说: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,能见到始终如一(保持好的品德的)人,这也就可以了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

 

孔子是多么想亲听古代的圣王对他谈天论道啊!这位不断求道,又以道教人的夫子,或许已隐约地猜到了那深奥莫测又大智大仁的,就是那位不同寻常的圣人!那令上古先贤们倾服的圣人、善人就是道的真身!他平生最大的一个愿望:就是亲耳听到那位上帝之道说道,亲眼目睹那位圣人、善人的荣美。

 

 
 
 
 

 

10.   孔孟是否认为自己是圣人?

 

孔子不仅自己从不以圣人自居,也不许门生们称他为圣人。请看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》上的一段对话。

 

原文:然则夫子(孟子)既圣矣乎?曰:恶!是何言也?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:夫子圣人乎?孔子曰: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子贡曰:学不厌,智也;教不倦,仁也。仁且智,夫子既圣矣。夫圣,孔子不居,是何言也?

译文那么,您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?孟子说哎呀!你这是什么话呢?从前子贡问孔子老师您已经成了圣人吗?孔子说圣人,我做不到;我不过是学习不知满足,教人不嫌疲劳罢了。子贡说学习不知满足,这是智的表现;教人不嫌疲劳,这是仁的表现。具备了仁和智这两种高尚的品德,老师已经是圣人了。圣人,连孔子都不敢自居,你却加在我头上,这是什么话呢!

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》

 

11.  孔子是否认为远古的三皇五帝为圣人呢?

 

在《列子》一书中有这么一段对话,我们摘录如下,并附上译文。

 

原文商太宰见孔子曰:丘圣者欤?孔子曰:圣则丘弗知,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。商太宰曰:三王圣者欤?孔子曰:三王善任智勇者,圣则丘弗知。曰:五帝圣者欤?孔子曰:五帝善任仁义也,圣则丘弗知。”“三皇圣者欤?孔子曰:三皇善任因时者。圣者则丘弗知。商太宰大骇曰:然则孰者为圣?孔子动容有闲,曰:西方之人有圣者焉,不治而不乱,不言而自信,不化而自行。荡荡乎民无能名。丘疑其为圣,弗知真为圣欤?真不圣欤?商太宰嘿然心计曰:孔丘欺我哉!

译文商太宰来见孔子,问道孔丘是圣人吗?孔子问答说圣人,孔丘不敢当,不过孔丘博学而多识。商太宰又问古代的三王是圣人吗?” 孔子说三王是善智勇的人,是不是圣人,孔丘不知道。又问五帝可谓圣人吗?孔子说五帝是善用仁义的人,是不是圣人,孔丘不知。又问三皇是圣人吗?”孔子说∶“三皇是善用天时的人,是不是圣人,孔丘不知道。”商太宰大为吃惊地问:“那么,谁才是真正的圣人呢?”孔子大为激动地答道:“西方有一位圣人,不治而不乱,不言而有信,无需教化而自行(天道)。此人之伟大,百姓无法用合适的话来描述。孔丘认为他可能就是那位圣人,不知是否为真?”商太宰心中暗笑道,“这孔丘是在欺骗我!”

 

孔子认为三王也好,三皇也好,五帝也好,还有他本人都不是圣人。那么真正的圣人,不在中土,而在西方,谓之西方圣人

 

12.   在圣人的问题上,中国文化是否曾走入误区?

 

可以认为,寻找圣人,崇拜圣人,聆听圣人的教诲,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旋律。孔子之后的国人,不仅将他摆到圣人的位置,也将孟子摆到亚圣的位置。而且,更有人向西方(印度)或现代西方去取经,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。士农工商,各行各业,也纷纷确定自己行业的圣人,并对之加以崇拜,形成了中国民间特有的行业神崇拜。而真正的圣人,反被忽视。随着我们对圣人的一次一次误认,将榜样层面的圣人,错误地抬高到天道圣人的层面,并对之加以供奉、崇拜,中国的文化也就一次次走向误区。而追随这些错误传统的华人,也就被陷在黑暗之中,不得见到真正的圣人,领受宇宙人生真理的光芒。

 

 
 

 
 

 

 

静思人生

 

1. 今天的课程是否让您对圣人及圣人崇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?

2. 您是否有拜某些圣人或圣神?您所拜的是真正的圣人吗?

3. 您是否愿意继续探讨,以求认识那位天人合一的圣人呢?

 

 
 
 
 

简体版封面封底图,如需购买请至文末留言

 

靠信心互相支撑,借见证互相鼓励,等你来关注!

 


天情

 

岁月暗淡了你的影踪,

断简保存了无尽的迷思,

纷扰模糊了你的训导,

残篇激起了思忆的涟漪。

神州二万里与你渐行渐远,

上下五千年求索今又重回。

寻你,贯穿古今的至圣之道;

寻你,先祖渴慕的至大圣人。

 

国风雅颂吟唱你的诗篇,

仁爱至诚感恩你都抚养,

易经推演你千古不变的旨意,

天坛祈求你五谷丰登的恩泽。

斗转星移,沧海桑田,

不改变你受国之垢的玄德;

神木依旧,赤泉奔流,

期盼我回归永恒的家园。

 

啊,皇天上帝,生我神州,惠我华夏。

啊,降世圣子,启迪尧舜,教化中华。

一片片甲骨,

向天下惊现你远古的启示;

一声声钟鸣,

催华夏重拾我庄严的敬天。

 

 

    相关文章Related

    返回栏目>>

    首页   |   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