赛 50:4 说:“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,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。主每早晨提醒,提醒我的耳朵, 使我能听, 像受造者一样。”(赛 50:4) 与上帝同行的人, 必须有主“每早晨提醒”他的耳朵“等候耶和华”。请注意,这是为了“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。”总之,祷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。耶稣设比喻说:“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:‘朋友, 请借给我三个饼, 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, 来到我这里, 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。’那人在里面回答说:‘不要搅扰我, 门已经关闭, 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, 我不能起来给你。’我告诉你们;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,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,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。”(路 11:5-8)
1. 这故事里所强调的是祷告要“情词迫切”是吗?这是否说上帝也像那已经上床,感到麻烦的邻舍呢?
答:这个比喻突出祷告是为了帮助人。我们也当以同样的态度从上帝那里求福。我们在设法帮助别人明白真理时,常会感到自己的无能。我们就要向那能供给我们能力的上帝迫切地直求。那差派仆人去使饥饿的人得饱足的上帝,一定要为他自己的工作供给我们的需要。比喻中那起先不愿帮忙的邻舍,是与上帝作个对照的。耶稣的意思是:一个自私的人为要摆托一个打搅他休息的人,尚且允准他迫切的要求,何况上帝,他是以施恩为乐的,决不会感到应允我们的祷告,是麻烦的事。他一定乐愿慷慨供给我们一切的需要。
2. 我注意到耶稣常称上帝为我们的天父,目的是要我们认识他为疼爱我们的,慈悲的父亲。对吗?
答:是的。“这称呼意味着人类感情中最亲切的关系。他竟赐给我们有特权称那无穷的上帝为我们的父。我们用这个名称称呼他,就能表现我们对他的敬爱和信赖,而且这也是他顾念我们,以及对我们父子关系的保证。我们向他求恩求福的时候,这个称谓在他听来,犹如音乐一般。他惟恐我们以为这样称呼他是僭妄不恭,所以他一再反复讲述,要我们熟悉之。
“我们的祈祷不应是专为自己的利益而求。我们祈求是为要施给。基督的生活原则必须成为我们的生活原则。他论门徒说:‘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,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。’...... 我们在世上的使命不是为自己服务,或求自己的喜悦,乃是要与上帝合作 , 去拯救罪人而荣耀他。我们要向上帝求恩, 为要将这恩典转送他人。只有不断的输出,才能不断的输入。”《基督比喻实训》84,85页
3. 圣书所说:“你们祈求, 就给你们;寻找, 就寻见, 扣门就给你们开门。”这是否说, 上帝是有求必应的呢?
答:原则上是如此, 但人的祈求不一定每次都立即得蒙应允。基督要我们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祷告的目的不是要改变上帝的意思,乃是要使我们与上帝取得一致。他或许看出我们需要省察自己,悔罪改过。因此,他让我们经受试炼和磨难,帮助我们看出那阻碍圣灵在我们心中运行的究竟是什么。
上帝应许的实现是有条件的。祈祷决不能代替尽本分。基督说:“你们若爱我, 就必遵守我的命令。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这人就是爱我的;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,我也要爱他,并且要向他显现。”(约14:15,12) 我们若一味地要上帝听我们的祷告, 而我们不听上帝的话, 那是不合理的。耶稣说:“你们若常在我里面,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,凡你们所愿意的。祈求,就给你们成就。”(约 15:7) 这里讲的条件很明确:“你们若常在我里面,我的话常在你们里面,”这头一个条件很难捉摸。我们怎样行,才知道我们是“在主里面?”下半句解答这一问题:“我的话常在你们里面。”这是我们能作到的:常念念不忘耶稣所讲的话, 我们就常在耶稣里面。耶稣给我们留下的榜样是: 每遇试探, 或有人问话, 他便答道:“经上记着说。”我们若把他的话常记在心里, 细心思考, 认真实行, 我们的祷告必蒙垂听, 因为有基督的话在指导, 我们向上帝提出的要求, 必然是符合他的旨意的。
4. 还有一节经文说,我们若心里怀恨弟兄,上帝就不听我们的祷告,是吗?
答:我们先前学主导文时,读过耶稣的话说:“你们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。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,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。”(太 6:14,15) 耶稣说:“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,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,就把礼物留在坛前,先去同弟兄和好,然后来献礼物。”(太 5:23-24)
太18:23-35 记述耶稣讲个比喻论一个王在审查他的官员时, 有一个亏空他一千万两银子的官。既无法偿还,王便根据当时的习惯, 下令将他和他所有的都变卖了来偿还这笔债。那慌张的臣仆俯伏在王脚前求情说:“主啊, 宽容我, 将来我都要还清。”那王就动了慈心, 把他释放了, 并免了他的债。”那仆人出来, 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,便揪着他,掐住他的喉咙,说:“你把所欠的还我!”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:“宽容我吧! 将来我必还清。”他不肯, 竟去把他下在监里, 等他还了所欠的债。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, 就......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。于是主人叫了他来, 对他说:“你这恶奴才! 你央求我, 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,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 像我怜恤你吗?”主人就大怒, 把他交给掌刑的, 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。耶稣说:“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们的弟兄, 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。”凡不肯饶恕人的信徒, 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悔改, 放弃了自己蒙赦免的希望。
5. 已经悔改归主的人, 如果怀恨别人, 不肯饶恕人, 难道他先前已经蒙赦的罪, 上帝还会向他追讨吗?
答: 耶稣说的那最后一句话是明确的。一度蒙赦的罪人,若不谨慎自守,他就会再被原有的私心所奴役,他不怜恤人的精神,表明他弃绝了上帝赦罪之爱。他使自己与上帝割离,又回到原来未蒙赦免之前的景况中,等于否定了自己的悔改,所以他仍要担负自己的罪,犹如他未曾悔改一样。这比喻把上帝的慈爱与人的冷酷作个鲜明对照。事实上, 上帝赦罪之爱应作为我们饶恕人的标准。“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, 像我怜恤你吗?”我们得蒙饶恕, 并非因为我们饶恕了人, 乃是照着我们饶恕人之量而定。我们蒙赦, 固然是因我们不配得的上帝的爱, 但我们待人的态度, 却显明我们是否已被那爱感化过来。基督救我们的目的, 就是把我们变成有爱心的基督徒。他祷告说:“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, 还要指示他们, 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, 我也在他们里面。”(约 17:26)
6. 许多人在遭遇疾病、患难时祷告上帝。诗 50:15 说:“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。”这是绝对可靠的吗?
答:这段经文应结合上下文一起研究;诗 50:14,15 说:“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上帝, 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, 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, 我必搭救你;你也要荣耀我。”注意这里先叫我们感谢上帝。请你读代下 20:1-30 片段:
7. “此后, 摩押人和亚扪人, 又有米乌尼人, 一同来攻击约沙法。约沙法听到这消息,定意寻求耶和华;在犹大全地宣告禁食。于是犹大人聚会, 求耶和华帮助。...... 约沙法就在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会中, 站在耶和华殿的新院前, 说:‘耶和华我们列祖的上帝啊, 你不是天上的上帝吗? 你不是万邦万国的主宰吗? 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, 无人能抵挡你;...... 我们无力抵挡这来攻击我们的大军,...... 我们的眼目单仰望你。’那时, 耶和华的灵在会中临到利未人 ... 雅哈悉;他说:‘犹大众人, 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约沙法王, 你们请听: 耶和华对你们如此说:“不要因这大军恐惧惊慌, 因为胜败不在乎你们, 乃在乎上帝。”明日你们要下去迎敌;...... 你们不要争战, 要摆阵站着, 看耶和华为你们实行拯救;不要恐惧, 也不要惊慌;...... 因为耶和华与你们同在。’约沙法就面伏于地;犹大众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也俯伏在耶和华面前, 叩拜耶和华。...... 利未人都起来, 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。”
“次日清早众人起来,...... 出去的时候,约沙法站着说:‘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啊,要听我说:“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,就必立稳,信他的先知,就必亨通。”’约沙法与民商议了, 就设立歌唱的人, 颂赞耶和华, 使他们穿上圣洁的礼服,走在军前赞美耶和华,说,当称谢耶和华;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。众人方唱歌赞美的时候,耶和华就派伏兵击杀那来攻击犹太人的亚扪人,摩押人,和西珥山人,他们就被打败了。因为亚扪人和摩押人起来,击杀住在西珥山的人,将他们灭尽,...... 之后他们又彼此自相击杀。”
答:这是少见的神迹。其特点在于单纯的信心、感谢、赞美。在任何情况下, 祷告都应有感恩致谢的话。祷告要奉基督的名, 也要符合上帝的旨意。约一 5:14 说:“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, 他就听我们。”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面临最后考验时, 祷告说:“父啊, 你若愿意, 就把这杯撤去;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 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。”(路 22:42) 耶稣降世来作我们的赎罪祭, 所以必然要经过极大患难的。他的教会, 作为他的身体, 也要经过大患难的。在初世纪许多信徒在罗马帝国的残害下殉道, 在中古世纪有更多人牺牲在罗马教皇发动的“十字军”和异端裁判所的屠刀和火刑之下。早先当两个门徒向耶稣提出:“在你国里, 一个坐在你右边, 一个坐在你左边”时,耶稣说:“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, 我将要喝的杯, 你们能喝吗?”他们说:“我们能。”耶稣说:“我所要喝的杯, 你们必要喝, 只是坐在我的左右, 不是我可以赐的, 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, 就赐给谁。”(太 20:20-23)
这段对话说明两个问题:一个是人所求的常是出于私心。二是主所赐的是根据上帝的旨意。耶稣的经历是先吃苦,后享福。教会的经历也遵照这模式。可见, 有时上帝搭救信徒脱离患难, 符合他的旨意, 有时信徒为道殉身, 也符合上帝的旨意。门徒彼得两次监禁, 被天使营救出狱(见徒 5:17,19;徒12:5-17), 但最后在罗马殉道。
8. 圣书对于信徒为病人祷告有什么教训?
答:雅 5:14 说:“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,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;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,为他祷告;出于信心的祈祷, 要救那病人, 主必叫他起来;他若犯了罪, 也必蒙赦免。”这里所说赦罪问题, 往往与疾病有关, 因许多病是犯罪的结果。有一次耶稣治好一病人之前, 先对他说:“你的罪赦了。”(可 2:5) 另一次耶稣治好一病人之后对他说:“你已经痊愈了;不要再犯罪,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。”(约 5:14) 这些说明疾病与罪的关系。
但这并不是说, 一切病症都是因人犯罪而得。有一次耶稣遇见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,门徒问他说:“拉比,这人生来是瞎眼的, 是谁犯了罪, 是这个人呢, 是他父母呢?”耶稣回答说:“也不是这人犯了罪, 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 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。”(约 9:2,3) 耶稣随即医治了他。故此, 信徒为病人代祷前, 应了解他的情况。他的病根若与吸烟、吸毒或酗酒有关, 或属于性病之类, 就不该轻易为他祷告。应先劝他悔改, 戒除恶习。
9. 有人为自己亲人代祷, 求主感动他悔改。这既符合主的旨意, 也是奉基督的名求的, 为什么不蒙应允?
答: 我们对上帝必须表现一种坚定的信靠;他有时不立即应允, 是要考验我们的信心, 或察看我们愿望的真实性。所以我们既是照他的旨意祈求,就当笃信他的应许,并用他所不能拒绝的决心向他直求。上帝没有说,你们求一次就可以得着。他嘱咐我们要一直祈求,要不倦地一直祈祷。这种恒切的祈求能使求的人具有更诚恳的态度,使他更盼望得着他所求的。基督说:“你若信,就必看见上帝的荣耀。”(约 11:40)
10. 一般信徒有一种危险, 就是因生活忙碌, 容易失去起先的热心, 让祷告生活沦于形式, 冷淡了。对吗?
答:对。每个信徒要有自知之明, 也要认识上帝。一方面要认识自己的渺小、短命、脆弱,另方面要体验主的无穷能力与圣善。要紧紧抓住他的每句应许,不忘耶稣的那句话:“离了我,你们就不能作什么。”(约 15:5) 魔鬼就是要我们靠自己, 认为自己能对付, 不祷告也过得去;那是极危险的胡涂思想;另个危险是靠势力、金钱、学问。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:“不是依靠势力, 不是依靠才能, 乃是依靠我的灵, 方能成事。”(亚 4:6)